礼拜的修行方式
礼拜的修行方式
礼拜就像以身体来供养。根据经典,有六种修行方式:读经、抄经、礼拜、供养、忏悔、说法。打坐是比较特别的修行方式。古代人们修法时,总是由那六种修行方式开始。
在打坐时,许多人遇到身体和心理的障碍,那是业力现前。他们也许会抱怨自己不是昏沉,就是散乱,甚至不能长时间读经:如果诵读,就会疲倦;如果默读,心就会散乱。这时,礼拜就是很好的修行方式。
佛教中很强调礼貌、敬意、忏悔,尤其对打坐有困难的人更是如此。忏悔礼拜经常很有用。在西藏的传统,刚开始修行的人以四前行开始,第一个前行就是礼拜十万次。完成时,生理、心理状况都已改变,打坐也就容易得多。
中国从宋朝起,尤其天台宗,鼓励礼拜修行,汇集了许多不同的程序供人来做忏悔,其中之一是《法华经》忏悔,其它仪式根据的是其它经典。对大多数人来说,很难达到三昧,因此忏悔礼拜很重要且有用。
此外,礼拜可快可慢;可以在佛像前或心中默想三宝,也可以不要这些;可以只是清楚知道自己的动作。礼拜时觉知自己的动作,最终是要忘记自己的身心──在本质上消失──让礼拜自己进行。
礼拜时把心集中在动作上,可能达到四个层次的专注。第一个层次是指挥动作时,注意身体的所有动作、每个细节。第二个层次是不注意所有的细节,但知道自己在指挥动作。第三个层次是不指挥身体,也不认为身体是自己的,但还是看它在礼拜。第四个层次是不知道身体或动作,但继续礼拜。在第四个层次就进入了三昧。其实,第四个层次又分为两种:一种是静止不动,不管是静止在向上或向下的动作。这时身心分离,以致无法移动,但这不是真正的三昧;更好的一种是即使心不动,但身体继续礼拜,这是真正的三昧。
即使在慢慢礼拜时,可能还会有许多妄念。如果无法使念头静下来,可以尝试快动作礼拜,通常可以减少妄念,尤其配合念佛时更是如此。
拜佛的方式有:恭敬拜佛、感恩拜佛、忏悔拜佛、三昧拜佛、欢喜拜佛。关于前四种拜佛方式,不能一边拜佛,一边长时间维持那种心态。可以用感恩心拜佛一段时间,但那种念头会减弱、消失。恭敬拜佛、忏悔拜佛、欢喜拜佛也是一样。
忏悔拜佛在礼拜前后通常包括了某种诵唱,这种诵唱表示忏悔之情,但主要部分还是拜佛。在礼拜时,不要控诉、指责自己,也不要陷入自怜,心里不要有这些感情。一旦忏悔,就把心情搁下,专心拜佛。
也有人在忏悔拜佛时不加上诵唱,但通常会有一个模式。比方说,每天以忏悔心行五百拜。然而,这也不表示他们是在强迫忏悔,而只是提醒自己要进行的是忏悔拜佛。
以欢喜心来拜佛,这种方式很有用。我们不要存着想得到任何东西的念头,而纯粹只是觉得拜佛是件好事。以这种心态来拜佛,每天坚持500拜,经过一段时间后,有些修行人就感觉心清净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