寺院巡礼

寺院巡礼

 

 

山门

山门有两种解释,一是指寺院大门,因寺院大多建立山林之中,故叫山门。二是指寺院全体,如早课回向时唱诵的山门清净绝非虞,又如宴坐山门永镇山门,这些词中的山门都是指寺院全体而言。

同时,山门有时又称三门,这一称呼源于佛教初传入中国的汉明帝时期。最初只有帝王宫室能设三门,其他官民舍宅均不得设立三门。白马驮经,大法东来,汉明帝初建白马寺也设三门,以示他对佛教的尊崇。后世针对这一传统,常用佛教的无相无作三解脱门来加以解释。

 

 

1:天王殿

天王殿因奉四大天王而得名,是寺院中唯一不以所奉主尊而命名的殿。因为四大天王和弥勒菩萨、韦驮菩萨同供在一个殿上,故天王殿也叫弥勒殿,又叫韦驮殿。

天王殿正面供奉的本尊多为弥勒佛坐像。弥勒是梵语,此云慈氏,是姓;弥勒菩萨名阿逸多,此云无能胜。因此,弥勒叫慈氏菩萨,又叫阿逸多菩萨。佛经中讲弥勒今在兜率天内院,位居补处,当来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于此土出世,在华林园中龙华树下成道,开三番法会,普利人天。所以弥勒成道说法度生法会,叫龙华三会

 

现在丛林中供的弥勒菩萨像,多是模仿五代梁时浙江奉华县岳林寺布袋和尚塑造的。布袋和尚自称契此,体态肥胖,蹙额皤腹,言语无恒,随处而睡,常以杖荷布袋,见物则乞,分少许入袋,时人称其为布袋和尚。他示寂时说偈曰:弥勒真弥勒,分身千百亿,时时示世人,世人自不识。世人由此知其为弥勒菩萨之化身,后汉传佛教寺院在塑造弥勒菩萨像时就多用布袋和尚的形象。

弥勒菩萨塑像往往袒胸露腹、满脸笑容,这是菩萨为度生而示现的欢喜相,给众生结欢喜缘。如灵隐寺天王殿弥勒菩萨像两侧的一副对联:

峰峦或再有飞来  坐山门老等

泉水已渐生暖意  放笑脸相迎

弥勒菩萨像的背后是韦驮菩萨,他是四天王天所有三十二将中的为首天将,由于夙世以童真身,修梵行业,亲受佛嘱发宏誓愿,护法安僧,连天王也须起立向他致敬。韦驮手中的武器叫做降魔宝杵,是镇压邪魔恶鬼、拥护佛法道场的武器。

 

分列天王殿左右的是四大天王:

东方持国天王能护持国土,领乾闼婆(帝释天的主乐神)及毗舍(颠狂鬼),所以天王手中持琵琶以作标帜,护东方弗提婆洲人民。

南方增长天王能令他人善根增长,领鸠茶(雍形鬼)及薜荔神(饿鬼),手中持剑,护南阎浮提洲人。

西方广目天王能以净眼观察护持人民,领滔龙及富单那(臭饿鬼),所以手缠一龙,护西瞿耶尼州人。

北方多闻天王有大福德,护持人民财富,领夜叉(捷疾鬼)及罗刹(恶鬼),右手持伞表福德,左手持银鼠表财宝,护北郁单越州人。

 

 

2:钟鼓楼

钟楼为伽蓝七堂之一,是丛林中悬挂梵钟之堂宇。丛林建筑中,钟楼多与鼓楼相对,钟楼在东,鼓楼在西,二楼分居伽蓝两翼。

 

梵钟的外形一般是上端有雕成龙头的钓手,下端有相对的二个莲华形撞座,称为八叶,撞座以下称草间,下缘称驹爪;以上则分池间、乳间二部分,且乳间有小突起物并列环绕,又连结撞座,呈直角交叉的条带称为袈裟,又名六道。另外,钓手傍有呈圆筒状的插通内部。此类钟多悬于钟楼,作为召集大众或早晚报时之用。

寺院早晚叩钟一百零八响,寓意众生能脱离一百零八种烦恼。叩钟的时候唱念叩钟偈,一句一叩,以祈愿受苦众生听闻钟声之后,能够烦恼轻、智慧长、菩提生。

 

寺院内的鼓楼是悬挂鼓之建筑物。其位置在大殿或讲堂之右,而与钟楼相对望,故自古有左钟右鼓之称。

鼓楼供奉的是伽蓝菩萨关公。鼓则置于鼓楼最顶之处,法会之时,为僧俗集会之报时器具。有高僧大德莅临寺院时,钟鼓齐鸣,以表示尊重恭敬。

寺院早晚敲鼓,与钟声相互应和,早上先敲钟、后接鼓,晚上先敲鼓、后接钟,所以称晨钟暮鼓。

 

3:祖殿

祖师殿多见于禅宗丛林,但其他宗派丛林也有仿效。因此,祖师殿的供奉情况也因各个丛林的传承有异而不尽相同。

有的寺院专供本寺开山祖师,或是对本寺传承至今影响最大的一位或几位祖师。

本寺供奉宝峰寺中兴祖师又果老和尚。

4:客堂

客堂是接待外来僧众和信徒,管理寺庙日常事务的职能部门,主要负责人是知客。

凡官员、檀越、尊宿或诸方名德之士来访,知客皆以香茶迎待,随即令行者通报方丈,然后引见;若为高官、大施主,当鸣钟集众于门迎候。知客的职责以接待宾客为主,故凡来客之食宿、听法、拜谢等礼法,皆由知客引领。 此外,知客的职务尚有:()有新到僧(新近挂搭之僧)时,知客须特加关照。()维那若告假不在寺中,则由知客代其行事。()于僧堂前,管照检视客僧之粥饭。()寺中有僧人入寂,知客须会同侍者点算其遗物、帐务等。()若遇暂到新僧(因事暂留于寺中,未久即将离去之僧)忽尔去世,知客须主其丧事。()若有亡僧迁化,于其丧仪中,知客与都寺、维那、圣僧侍者等诸人分别担任各种重要事宜。()于后世禅林中,知客亦常兼任副寺一职。 无论在家出家,进入寺庙之后,如果有什么事情,都可以去客堂咨询。

 

5:斋堂

在丛林中,出家师父们吃饭的地方称为斋堂,又叫做五观堂。在丛林中,进食被看作是一种重要的修行方法,也有一个特别的名称——过堂,指出家师父们在寺院内的五观堂,也就是斋堂用餐。

五观堂这个名字来源于北宋著名文学家、书法家、江西诗派开山鼻祖黄庭坚的一篇短文——《食时五观》。指出家人在吃饭的时候,应作五种观想。这五种观想又分别是什么呢?

计功多少,量彼来处

吃饭时,要想到为了自己口中滋味,多少人要付出辛劳,生灵要付出生命。而自己又做了多少功德,是否能承担起这份食物的重量。

忖己德行,全缺应供

用受食来提醒与反省自己,思考自己的德行是否能受得起这样的食物。

防心离过,贪等为宗

对所受的食物,美味的不起贪念,中味的不起痴心,下等的不起瞋心。

正事良药,为疗形枯

要将所有的食物,看作是治疗身心的良药。饥饿、口渴是人们的首要疾病,所以每当食饭,都需要珍惜眼前食物,如服药一般。

为成道业,方受此食

每日三餐只是为了维持健康的身体,以便可以修行,成就未来的事业,甚至成道开悟。进食三餐既是为成道业,因此应该发道心,要精进奋发,方堪受食。

 

6大雄宝殿

大雄宝殿是丛林中的正殿,又称大殿、佛殿。

大雄二字出自佛经,《法华经》曰:大雄猛世尊,诸释之法王,《楞严经》曰:大雄大力大慈悲。大雄是对娑婆世界教主释迦牟尼佛的尊称,大者包含万有,雄者摄伏群魔,合在一起,体现佛的证量高深、威力广大。由此殿名就可以知道,大雄宝殿所供奉的主尊便是本师释迦牟尼佛。

有的大殿中在释迦牟尼佛旁有一老一少两位比丘像,这是佛的两位弟子,年老的是迦叶尊者,年轻的是阿难尊者。佛涅槃后,迦叶尊者继领徒众,后世称为初祖;迦叶涅槃后,原为佛陀俗家堂弟,出家后又曾担任佛陀侍者的阿难尊者继领徒众,后世称为二祖。

大殿主供的是并列结跏趺坐的三尊佛像,这是代表中、东、西三方不同世界中的佛,称为横三世佛(此处字作空间之世界解)。中间一尊是我们所处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。左边是东方净璃世界的药师琉璃光佛,他手中持制钵表示甘露,右手持药丸。右边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,他的掌中有一莲台,表示接引众生的意思。还有一种说法,三尊佛像是竖三世佛(此处字作时间之过去、现在、未来三世解),正面是现在佛,就是释迦牟尼佛,东边是过去的迦叶佛,西边是未来的弥勒佛。

 

在大雄宝殿的背后供奉的一般是海岛观音,面北而设,女装赤脚,站在鳌鱼头上,是观音卅二应身之一。《法华经普门品》曰:或飘流巨海,龙鱼诸鬼难,念彼观音力,波浪不能没。说明海里大鱼有掀风作浪、沉没舟船之危险,观音以神通力降伏大鱼,救诸众生。

 

 

7:地藏殿

供奉大愿地藏菩萨地藏菩萨是大乘经中所说的他方世界的菩萨,形像一般是结跏趺坐,右手持锡杖,表爱护众生,也表戒修精严;左手持如意宝珠,表满众生愿。也有丛林供奉的地藏菩萨为立像,又有在像两旁有一比丘一长者像。

唐朝有一位新罗(现在朝鲜)的王子出家,名金地藏,到了中国安徽九华山,受到当地长者闵公的供养,后来闵公的儿子也随金地藏出家。因为他证量高深,临终现瑞,人们都认为他是地藏菩萨的化身。九华山成为了地藏菩萨的道场,丛林道场供奉地藏菩萨也多采用金地藏的比丘像,不同于观音、文殊、普贤等菩萨,而闵公长者父子也从此侍立在地藏菩萨塑像的身侧。

 

 

8:普贤殿

供奉大行王菩萨,音译三曼多跋陀罗菩萨。又作遍吉菩萨。我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。与文殊菩萨为释迦如来之胁士。即文殊驾狮子侍如来之左侧,普贤乘白象侍右侧。若以此二胁士表法,文殊师利显智、慧、证,普贤显理、定、行,共诠本尊如来理智、定慧、行证之完备圆满。

文殊、普贤共为一切菩萨之上首,常助成宣扬如来之化导摄益。以此菩萨之身相及功德遍一切处,纯一妙善,故称普贤。普贤之名始出于《三曼陀罗菩萨经》,后广见诸经而成普遍之信仰。据《法华经·普贤劝发品》载,普贤菩萨乘六牙白象,守护法华之行者。

 

9:观音殿

供奉大悲世音菩萨,观音菩萨是以慈悲救济众生为本愿的菩萨。又作光世音菩萨、观自在菩萨、观世自在菩萨、观世音自在菩萨、现音声菩萨、窥音菩萨。略称观音菩萨,别称救世菩萨、莲华手菩萨、圆通大士。与大势至菩萨同为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之胁侍,世称西方三圣。凡遇难众生诵念其名号,菩萨即时观其音声前往拯救,故称观世音菩萨。又因其于理事无碍之境,观达自在,故称观自在菩萨。

随侍菩萨左右的分别为龙女和善财童子。《法华经提婆品》中有龙女成佛的事迹,而观音是住在南海普陀珞伽山的,因此传说龙女是拜观音的。而在《华严经》中说,善财童子到处从良师学教,曾参谒观世音菩萨而得到教益,因此也将其塑立在菩萨身旁。

 

 

10:文殊殿

供奉大智文殊师利菩萨,旧称文殊师利,满殊尸利,新称曼殊室利。意译作妙德、妙首、妙吉祥,故称文殊三名。即:() 文殊师利(妙德),谓具不可思议种种微妙功德,故称妙德。()满殊尸利(妙首),谓具不可思议微妙功德,在诸菩萨之上,故称妙首。()曼殊室利(妙吉祥),谓具不可思议微妙功德,最胜吉祥,故称妙吉祥。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为一对,常侍释迦如来之左,而司智慧。

 

11:法堂

在禅宗门庭称法堂,他宗则称讲堂。法堂者,演说大法之堂也。百丈禅师在制定丛林清规时,特重法堂,不立佛殿,以此表示佛祖亲承,当代为尊。

藏经楼设置在法堂楼上,是专供安置藏经的。这里的藏并非隐藏、收藏,而是蕴积的意思,指佛说经典能包含蕴积文义,故名藏经。因此,藏经楼不能读作cang(二声)经楼,而应读作zang(四声)经楼。

 

所有的佛典又分为经藏、律藏、论藏这三藏典籍。经说定学,律说戒学,论说慧学,佛说一切法,总不出戒定慧三学,大小乘八万四千法藏,皆自戒定慧三学流出。《隋书经籍志》记载梁武帝于华林园中,总集释氏三藏经典凡五千四百卷,沙门宝唱撰经目录,这是佛经有藏之始。之后历代弘传,每有增修,“藏经”遂成佛经合集的代称。

 

 

创建时间:2022-11-09
< 返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