禅修感悟——闲

禅修感

于佛山市西南部有一名山

名西樵山

于西樵山

有宝峯寺

适逢五一,遂收拾行囊,到宝峯寺小住三日,虽名为修行参禅,于我等俗人,不过是闲来无事、重在参与。

有人的地方就有社会,除非在无人区,否则不可能避世,在山下不能,在山上也不能。其实也无须避世,世间道本就是处处都有是非,又处处都没有是非。有是非,无是非,全在自己的态度。所以说,在山上避世不可能,但在山上养养身体、修修心灵,闲一闲,却很好。

生活需要留白

学佛也一样

需要自己的时间和空间

 

  清晨,天色未明,在钟鼓楼前站定。可以闭眼,感受身边氤氲的各种草木气息;可以睁眼,看着天色一点一点变化。站久了,开始胡思乱想,天马行空,各种影各种像。感觉时间在这一刻是很有厚度的,从容流淌。这是闲。

中午,骄阳如歌,于平台静坐。正午的阳光太猛烈,渐渐地心生烦躁,腰板僵硬,身边喧哗身似乎离自己很远,却又无处不在。不知这煎熬要到何时才能结束,再这么下去只会更为不适。我开始去感受、去寻找我想要的东西。我想要一阵风,于是便来了一阵风。我还想要,风便再来。事实上,清风并不是能求得来的东西。只是它一直在,只是我心不闲,心急躁,才捕捉不到。

 

 

夜晚,夜空如洗,于家中庭院乘凉。清风一阵又一阵,似乎是不想错过如此宁静的夜晚,此时什么事都不在心上了,听潺潺流水和远处的蛙鸣,听属于这个世界的声音。这个世界从来都没有安静过,有一句这样的话你安静了,世界就安静了的确,你心闲了,这个世界于你而言,就闲了。

靖居和尚曾提出过参禅的三种境界。一是,看山是山,看水是水;二是,看山不是山,看水不是水;三是,看山还是山,看水还是水。佛法的智慧有时候就是认识事物,甚至是世界的方法论。通过对一件事物的否定之否定,最终得到越来越接近真理的东西,这也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。

 

从闲

到不闲

再回归到闲

却不是回到原点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本文作者:陈绮雯

创建时间:2022-11-09
< 返回